西双版纳茶的特点(西双版纳的民俗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居这片神奇土地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基诺组、拉祜族等12少数民族,在在长期的种茶、用茶、饮茶、贸茶等活动中,各民族的制茶工艺、饮茶习俗彼此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居这片神奇土地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基诺组、拉祜族等12少数民族,在在长期的种茶、用茶、饮茶、贸茶等活动中,各民族的制茶工艺、饮茶习俗彼此渗透、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

西双版纳茶的特点(西双版纳的民俗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茶的特点(西双版纳的民俗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茶的特点(西双版纳的民俗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茶的特点(西双版纳的民俗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茶的特点(西双版纳的民俗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居这片神奇土地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基诺组、拉祜族等12少数民族,在在长期的种茶、用茶、饮茶、贸茶等活动中,各民族的制茶工艺、饮茶习俗彼此渗透、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民族茶文化,蕴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沿袭至今。各族人民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鬼”的灵性之物,涉及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医药等各个方面,人们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祭祀拜神、人际交流、走亲访友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茶。各民族在长期的饮用茶叶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食茶、饮茶、用茶习俗,如:傣族的“竹筒茶”、“喃咪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火燎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罐茶”、“瓦盏茶”,彝族的“姜桂茶”、“等等。这些都是受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饮茶、食茶叶的传统习俗。现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1、傣族竹筒茶

傣族饮用竹筒香茶。这是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傣语叫“腊跺”。拉祜族也饮用,拉祜语叫“瓦结那”。竹筒茶,就是将晒青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边烤边倒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可以将竹筒刨开,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傣族竹筒茶属于紧压茶类。西双版纳竹类资源丰富,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竹子,除用竹子建房、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外,还喜欢用竹子来烧竹筒饭、加工竹筒茶。常见用来加工竹筒茶的竹子有香竹和甜竹两种。香竹又叫糯竹,皮薄内空,节间长,一般30-40厘米,竹膜清香浓郁,是做竹筒香茶的上好材料。制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一棵棵刚砍下的竹子锯成若干一端带节的竹筒备用。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把采回的茶叶鲜叶在铁锅内杀青,待茶叶变软、颜色深绿时,倒在竹席上反复揉捻,再把揉捻好的茶叶装入竹筒中,用一根木棒舂实、压紧,最后再用青竹叶把竹筒口堵上,在火塘边均匀烘烤15-30分钟后,取下,凉放。待冷却后,剖开竹筒,即成一节一节的竹筒茶。

又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人小饭甑里,甑子底层堆放一层用水浸透的糯米,甑心垫一块纱布,放上毛茶,约蒸十五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这种方法制成的竹筒香茶,三香齐备,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

竹筒的筒口直径为5—6公分,长22~25公分,边装边用木棍将竹筒内的茶叶春压后再装茶叶,边装、边烘、边春,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春紧为止,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筒口,放在离炭火高约40公分的火塘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五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绿色变为焦黄色,筒内茶叶全部烤干时,剖开竹筒,即成竹筒香茶。

另外,竹筒茶还有一种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的加工方法,即将晒青毛茶分3-5次放入一节新鲜的竹筒中,每次放入茶叶后都要塞好竹筒口,再将竹筒放到炭火上烘烤,鲜竹筒受热后在竹筒内壁溢出又热又香的水气使筒内的晒青毛茶回软、吸香,这时应马上用木棒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实、压紧。这样反复几次后,即可获得一筒香香的竹筒茶。

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筒茶品质优异,外形呈棒状,具有芽叶肥嫩,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甘的特点,并有馥郁的茶香和独特的香竹香,令人陶醉。竹筒茶贮藏两三年仍保持原有品质不变,若经长年贮藏,可演变形成普洱茶独特的汤色、香气、滋味等品质特征。

想要制作高品质的竹筒茶,就必须对茶叶进行严格要求。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腰,大叶种茶树的茶叶被采摘下来,制作成陈年的毛茶。虽然制作的工艺并不复杂,但却需要十足的耐心,让茶叶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之中自然发酵。毛茶装进竹筒之中,需要用香樟或者橄榄树做成的木棒来用力捣紧,一直到竹筒被填满为止。装满了毛茶的竹筒在封闭好之后,要架在小火之上进行烘烤,每30秒钟旋转一 次竹筒,好让它可以均匀受热。在小火慢烤的过程之中,茶叶持续发酵,而竹子也在炙烤之下渗出了汁液,它们和茶叶交融在一起,缔造出了不同寻常的香气。当烤茶人感受到香味一阵阵扑鼻而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将竹筒从火上卸下来,让它们自然冷却。然后,用刀打开竹筒,那里面的茶已经变成了坚实的圆柱形茶柱,不仅易于存放,而且还有了独特的傣族味道。

傣族同胞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5道程序:

(1)装茶: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2)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 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3)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4)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5)喝茶:竹筒香茶喝起来,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

傣族竹筒茶,还有一种食用方法,即当蔬菜食用。

具体做法:采下鲜茶用锅蒸或太阳晒,把蒸软晒萎的茶叶放在竹帘上搓揉,装入约30厘米长、碗口粗、一端有节的竹筒内。装满后将竹筒倒置让余水流出,两天后用泥灰封筒口,发酵二三月后,劈开竹筒,取出变黄的茶叶晾干,装人瓦罐,加入香油淹浸。随时可取出当蔬菜吃,还可以炒大蒜或作其他菜蔬的作料。

2、哈尼族“土锅茶”、“烤茶”“蒸茶”

土锅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又称待客茶,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法。将盛有清泉水的土锅支在铁三脚架上,待土锅内的水烧开沸腾后,再放入新鲜老茶叶,要不断加水,至少煮二至三道方可饮用,待茶煮好后,将茶倒人竹茶盅内敬客。茶汤味鲜而浓,初喝微苦,再喝回甜,使人有饮一次而终生难忘之感,饮后能助消化,解油腻除宿食。

哈尼族饮用茶习俗大特色是好饮浓茶首先,主要有“土锅茶”、“烤茶”等习俗。

“土锅茶”是聚居勐海各山区爱尼人的家常饮茶方法,其煎煮方法为:将盛有清澈山泉水的土锅置于火塘内三脚铁架上煨煮,待水煮沸后,把干毛茶放入开水中煨煮半小时左右,即可倒入茶杯中饮用。茶汤金黄明亮、香高覆郁、滋味浓醇,苦而回甘。也可用新鲜茶叶放入土锅煨煮,即待土锅的水煮沸腾,然后放入新鲜茶叶,再经一个多小时不断加水煨煮后,即可倒出来饮用。哈尼族土锅茶,哈尼语\”绘兰老泼\”。\”老泼“就是指茶叶。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先用大土锅(或瓦壶)将山泉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人适量南糯山所产的南糯白毫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5分钟后,将茶汤舀水入用竹子制成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烤茶:这是哈尼族人在野外劳作时在山野间待客饮用的方式,就地燃起一堆篝火,砍来一节鲜竹筒盛满清冽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煮。同时采摘适量新鲜一芽四五叶老茶叶,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时,待筒中水烧开后用手将烤茶揉碎人竹筒中,煮片刻后倒去茶渣即可饮用,有鲜竹清香味和茶叶芳香味,甘甜可口。

蒸茶:一般年纪稍大一点的哈尼族人喜欢喝蒸茶,在劳动赶集或狩猎归来途中,顺手采摘新鲜的老茶叶,带回家中,用甄子蒸熟,晾干后装入特制的篾盒中备用。饮用时,取适量放入杯中,冲上沸水泡数分钟即可饮,这种蒸茶喝完后有一股糯米香味,性温醇,爽口诱人。

    

3、布朗族酸菜茶、“喃咪茶”、青竹茶、烤茶

布朗族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的习俗。

酸菜茶: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相馈赠的一种腌菜茶。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将鲜叶蒸熟,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埋入土中,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遇上喜庆之事或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宾客,可以直接嚼食,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帮助消化和解渴。酸茶也可用开水泡饮,具有解渴生津、帮助消化的作用。每当夏季,布朗族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做上许多酸茶,除自己食用外,还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特别是小伙子提亲订婚,一-包酸茶是送给姑娘家必不可少的礼物。千百年来,布朗族人不仅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制作酸茶的工艺,也总结了一套用酸茶治病疗疾的方法。

“喃咪”是西双版纳各民族皆爱食用的一种菜酱,一般用菜花沤制而成,食用前拌入辣子、花椒、大蒜、芜荽等佐料,即成风味独佳的一碗酱,用各种生菜蘸食,也可直接佐餐。“喃咪茶”也就是蘸喃咪吃的茶,是打洛等地布朗族以茶当菜的一种吃法,即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滋味浓醇、爽口,颇得野趣。

青竹茶:一般是当地居民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30厘米多长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当新鲜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铺味,久久难忘。

吃烤茶:布朗族把“腊”(茶)摘回来,用锅炒、手揉、阳光晒干后,把“腊”(茶)放入“国哦腊”(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据说喝了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腊’(茶)不行”。把“腊”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4、彝族的“姜桂茶”、土罐烤茶

香。《云南志》卷七说,唐代·樊绰书咸通四年(863):“茶,生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讲述了思茅、西双版纳古茶区饮茶方式,这也是中国饮茶的古法之一.古代本草家认为,茶味甘苦微寒,椒、姜、葱俱是热性,以椒,姜、桂等和烹而饮之,以去寒,故而被誉为饮茶良法。如今,彝族、白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在煮茶时亦常有放入加姜、桂的做法,保存着的古代饮茶的遗风。

“姜桂茶”烹煎与上述的描述一样,即把干毛茶和少许姜片、桂皮一同放入土罐茶或茶壶,在灶火上煨煮,煮沸半小时左右后端下来,倒入茶杯或碗中饮用。此茶汤黄褐、姜茶香气,略带姜桂辛辣味,苦而回甘。

一壶烤茶,唤醒对生活的热爱,彝族烤茶已经具有千年的历史了。彝族土罐烤茶,先用炭火干烧土罐,土罐烧热后放入普洱生散茶,然后抖动罐子,要抖九九八十一次。看到茶叶变黄后,加入沸腾的泉水,煮沸看到罐口起泡沫了,就可以将土罐的茶倒入茶具品尝了。茶气浓郁,入口即甘,还带着一种原始的芳香。

5、拉祜族“土罐茶”、烧茶、烤茶和糟茶。

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在火塘边不停抖动地慢慢烘烤,使茶叶均匀受热。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热香味时,再注入开水,罐内发出噼叭噼叭的水响声,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茶味浓醇,焦香持久,回味无穷。

烧茶:拉祜族习惯的一种饮茶法。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叶鲜茶直接在明火上烘烧到焦黄,再放人茶罐内煮饮。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这种烤茶,香气很足,味道浓烈爽口,饮后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式。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到半熟后,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饭后有解渴开胃的功能,风味特别。

炭火烤茶:当水煮沸后,用竹饭盒将晒青毛茶抓一把在盒内,再把烧红的火炭挟几块放进盒中,迅速拌翻数次,待茶发出焦香味后,挟去火炭,把烤好的茶倒入壶中,煮3—4分钟即可饮用。该法煮出的茶,带有清香或少许焦香味,鲜浓可口。

6、基诺族“凉拌茶”、煮茶、“包烧茶”

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被称为“吃茶”的民族。“吃茶”的习俗,源自中国古代“食茶”法。这种凉拌古老的凉拌“食茶”法,被基诺族称为“拉拔批皮”。基诺族在制作凉拌茶的时候,采用茶树鲜叶,将叶子采摘下来,用手揉软揉细,再放到碗中,,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于茶汤中拌匀,最后加入山泉水即可。泉水稀释出草木的味道,与茶叶带来的口感,构成了一种全新的体系,宛若专属于一个民族的独家记忆。

基诺族的另一种饮茶方式,就是喝煮茶,这种方法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罐内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投人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已经浸出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注人到竹筒,供人饮用。竹筒,基诺族既用它当盛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又用它作饮具,因它一头平,便于摆放;另一头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制作的竹筒,便成了基诺族喝煮茶的重要茶具。煮茶时先将壶内的水煮沸后,放人茶叶,待茶煮好后,将茶水倒入葫芦中,人们用葫芦品茶。饮后爽口,防暑降温,除烦止渴,解腻清神。

“包烧茶”:将茶树的老叶片用芭蕉叶或当地的一种扫把叶包好,埋入火塘内炭火灰中,10多分钟后即可取出烧好的茶叶,放入茶壶中煮饮,也可放入茶杯中直接用开水泡饮。包烧茶现烧现用时汤色黄绿,清香爽口;若烧好后凉干,几天后再煮(泡)饮,则成暗红的汤色,香气稍逊,滋味较醇和。

7、彝族烤罐茶、清茶、盐巴茶和油茶。

烤罐茶:彝族十分喜欢饮用。先将茶叶放入陶制茶罐内在火上焙烤,直至茶叶烤得酥脆、略黄时,乘热将茶罐端离火源,灌人事先烤热的水少许,待罐内茶水泡沫稍息,再冲人热开水至罐满,又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让茶叶沉淀一会儿,再倒出茶水即可饮用,彝族的烤罐茶色泽、香味和浓度俱佳。

清茶:彝族的清茶,是将清澈的山泉水盛入铜茶壶,置于火塘边煨热,水温增至水面冒气时,倒适量水入煮茶罐,放茶人内,于火塘上烧煮,煮沸后用搅茶棍搅动,渐成金黄色,便用取茶罐火钳将茶罐取下来,搁置片刻待沸止,经过滤倒人茶杯内即可饮用。

盐巴茶:这是彝族最喜欢的一种日常饮料,先掰下一块当地生产的紧茶或饼茶,砸碎后放人一陶制小茶罐内移近火塘烘烤,当听到罐内发出“劈啪”响声并散发出焦香气味时,即向罐内缓缓冲人开水,再煨煮五分钟,然后把用线扎紧的盐巴投入茶汤中抖动几下后移去,将茶罐移离火塘,再将浓茶汁分别倒入杯碗中,加开水冲淡即饮,可配吃玉米耙耙之类的食品,味道十分舒适可口。

油茶:用茶壶煨煮茶水至沸片刻,用漏篼将茶水滤人冲茶筒,再用勺或竹片将酥油、麻籽酱、蛋清、盐巴等香料放人茶筒内,然后左手握筒,右手来回抽动筒内拉杆,待茶汤和香料均匀后,即可倒人茶杯内饮用,油茶清新爽口,醒脑利目,滋补强身。

8、佤族铁板烧茶、擂茶、烧茶

铁板烧茶:是佤族独具一格的茶饮,与烤茶相似,但风格又有所不同。饮茶方法是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直到茶色烧烤到焦黄,散发出茶香味,再将茶倒人开水壶内煮,几分钟后即可将水倒入茶盅饮用,这种茶饮后,苦中回甜,焦中有香。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木擂钵擂好的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上陶罐内共煮后饮用,有清热解毒,通经理肺的功效。至今佤族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唐樊绰《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景东)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些记载实际上就与佤族饮用的擂茶相吻合。

烧茶:这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别致的饮茶方法。首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烧烤茶叶,使茶焦黄后,将茶倒入开水壶中进行煮茶,煮好后将茶倒入碗中敬客。

  

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少数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并将之作为一种传统,一代传一代。每个民族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诠释对茶的理解,各个民族风俗奇特,地域色彩浓烈,为我国的茶饮风情涂上了浓浓的一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112477.html

(0)
长行号SEO的头像长行号SEO
上一篇 2022-09-11
下一篇 2022-09-1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qq:6540144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540144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