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古文
这就要从1807年德国东方学者克拉普罗特所发表的一篇名为《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的论文说起了。原来,在公元1802年,克拉普罗特在一位法国朋友家做客时,意外的发现了一本中国唐朝时期的堪舆著作,名为《平龙认》。论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中国唐朝的堪舆家马和在唐朝中期就发现了氧气的存在。
实际上,《平龙认》是一本关于寻找龙脉、用于风水堪舆的著作,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本书在中国却早已亡佚。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够从克拉普罗特的论文之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记载。首先,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其中记载着一些关于炼丹术的配方。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中,马和明确记载,在空间存在着“真气”,而“真气”又可以分为“阴气”和“阳气”,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将“阴气”逼出,比如加热青石、硝石等方法,并且马和还提到,在水中也有着“阴气”的存在,但是由于水中阴阳结合比较紧密,因此用一般的方法很难将“阴气”提炼出来。
对此,克拉普罗特在论文之中明确指出,书中所记载的“阴气”,实际上正是氧气,因为硝石的主要成分正是硝酸钾,加热硝酸钾所释放出的“阴气”和“氧气”是同一物质。毫无疑问,这篇论文证明中国堪舆家马和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发现了氧气的存在,比拉瓦锡足足早了1000多年,让当时的科学家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苛,字的文言文中的意思
苛 kē字从草从可。“草”指装运土石的草包,“可”指“肩挑、担荷”,二者联合起来表示“肩负草包”。本义:肩负草包以运送土石。引申义:(千万个草包导致的)没完没了的工作,又繁又重的任务;(工作)辛苦的、艰巨的;(劳作情况)艰苦的、严峻的。
1. 过于严厉:~刻。~毒。~求。~责。~待。
2.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重(zhòng )。~捐杂税。
3. 腐蚀性:~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性钠(烧碱)。
如何在中学化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化学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并不是当代才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很多与化学课堂相关,也就是说,化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路径很多,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德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情怀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四大发明是人人皆知的民族荣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哪一个不是传统文化中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化学课堂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种自然的途径。
对于学生来说,酒的酿造,这是传统文化应用的典范,中国是白酒酿造大国,酿酒技术的应用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经典素材。
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包括我国古金属的冶炼技术,出土文物中的精美铜、铁器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利用化学的智慧和水平。
当然,我国传统陶瓷器皿的烧制技术,也是中华民族利用化学技术的很好素材。
总之,化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素材众多,途经也是随处可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道应为首,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成为化学课堂随处可见的德育内容。
我觉得不宜过多或者刻意的在化学、物理等专业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是切入点较少,二是可能会本末倒置。不各司其职的话,你让语文老师情何以堪?可以多鼓励倡导你的学生课余时间多研习古代圣贤的大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文中的化学生活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文中的化学生活常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129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