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个人所得税算法
在财务的工作当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税法公式,由于要掌握的公式特别的多,所以非常容易记错和记混,甚至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去现找公式也非常的耽误时间!
今天给大家整理的这份各种税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非常的全,而且进行了分类的归总,不仅方便大家去记忆,而且还便于查找,非常的实用,一起来瞅瞅看吧~
各种税的计算公式(word版可编辑修改打印)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word版可编辑修改打印)
四、企业所得税额
五、个人所得税额
六、土地增值税额
七、城市建设维护税
八、资源税额
九、车船税
十、土地使用税额
十一、印花税额
十二、关税
由于篇幅有限,更多税法公式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展示了,需要的就拿去用吧~
【第2篇】昆山个人所得税算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刚闭幕会,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
此次所定的个税方案与29日的审议草案一致,且从2023年10月1日起试行!来看看这篇北京商报的文章,了解下个税具体变化!
据人民日报报道,8月2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会审议了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根据草案,新个税法拟于202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拟自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的综合所得税率。
在草案提出要将个税起征点从现行的3500元提升至5000元后,群众和专家中均有不少声音认为可以再往上提高一些。
01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
月入1万能省多少钱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税改不仅仅是把工资、薪金的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而且把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都包括纳税范围。也就是对于单纯拿工资、薪金的上班族来说,总体需要交纳的个税会有所下降,但是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高的人来说不一定是下降了,有可能还上升了。
不妨跟随小编来计算下。个人所得税原来起征点是3500元,提高到5000元多了1500元,也就是说你收入低于5000不用纳税,月入1万的话,只需要交纳超过5000元到1万元部分的税就行了。我国实行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不同级别缴纳的税率也不同,具体看下图。
计算公式是:
个人所得税=(工资-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免征额)×税率。如果个税起征点调整到5000元,那么月薪5000元以内最划算,不用纳税。
月薪5000元以上的最少也可以少交(5000-3500)*3%=45元个税。
那么如果月薪1万能省多少钱呢?
举个例子,月薪1万,扣除五险一金后还剩下8000元,起征点是3500元的时候,需要缴税部分的工资金额是4500元,
应缴税=(1500×3%)+(3000×10%)=345元。
起征点是5000元时,需要缴税部分的工资金额是3000元,
应缴税=(1500×3%)+(1500×10%)=195元。由此可见,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到5000元后,如果你刚好月薪1万,恭喜你每个月能省下150元。
02
专项扣除,怎么实施?
跟6月份释出的修正案草案相比,二审稿中的专项附加扣除范围除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项支出外,还加了赡养老人支出。8也就是说上述五项支出可以在税前予以扣除。
这便是此前网络上刷屏的“单身税”的由来:教育子女、赡养老人都可以成为免征税支出,我们这些单身的不就得多交很多税?
也先别急,毕竟这些“专项附加扣除”该怎么实施,都缺乏细则规定。
比如赡养老人的支出,大概每家都会有,税务系统该如何认定这笔钱用于赡养老人?难道爸妈拿了子女的钱,还要开具发票?
大病医疗的支出,通常不是笔小数目。对于重病,家庭负担的费用可能在百万以上,如此庞大的数额该全部扣除吗?对这种特殊的项目,是否应该实施限额,定下上限?
草案中,对于这些问题均没有给出详细的解答。如果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在几个月后就要正式实施,这种非常现实的小问题亟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所所长高培勇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曾说过,个税的改革,整体上是要增税的,就是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增加高收入阶层的税负。
正是因为希望富人多缴税,所以仍旧保留着45%的最高等级税率。同时,在决策层看来,相比大幅度提高起征点,各种各样的抵扣才更能达到整体增税的目的。
来源:北京商报
【第3篇】工资个人所得税算法
个税起征点5000是什么意思?
你的月工资 – 五险一金 – 专项扣除,如果还大于5000,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交税资格
我的总工资达到多少要交税?
假设你的五险一金扣除比例是10%,并没有专项扣除费用。那么就是月工资 – 五险一金(总工资*10)=5000,很容易得出月工资如果多于6000,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交税资格
专项扣除都有什么项目?,别分扣多少?
个人所得税率表 ,下面会用到
个税如何扣除?按月工资10000,五险一金10%, 专项扣除1000,来举例计算
1月个税:(1月份工资10000 – 五险一金10000*10%- 专项扣除1000 – 个税起征点5000)*3% = 90
2月个税:(1,2月份总工资20000 – 1,2月份总五险一金2000 – 1,2月份总专项扣除2000 – 1,2月份总个税起征点10000 (1,2月份总免征额))*3% – 1月份个税90 = 90.
注意2月份还是*3%, 是因为总的要交税的部分不超过36000
每个月交税的钱是否一样
在累计应纳所得额没有达到下一个级数之前,每个月交税的钱都是一样的
奖金如何计算税率?
2023年底发的奖金是单独计算的,不加12个月要交税总额,以50000奖金举个例子
50000*10%*-2520=2480
2023年1月1日要加入累计应纳所得额,小编很惨,属于这一类。
【第4篇】个人所得税特殊算法
马上就要过3月15日之前的预约期了,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看今年能退多少钱了?
有一些朋友可能还很忐忑,会不会要补缴税啊?年终一次性奖金税不少呢!
别着急,看过这篇文章,您就可以自由选择了。
01 关系个人的所得税税率
目前,我国对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办法,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应交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执行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通俗来讲,就是超出部分按比例计算缴税。
你,要掌握一张表,才能做好后面的数学题。
对于工薪的我们来说,表一最重要,综合所得的绝大部分收入。
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之外的,依照上表一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这个表,可以换算为每月的额度表,也是年终奖一次性缴纳的税率表。
÷12得下表,速算扣除数略有不同
02 2023年的最新政策
2023年,原本年终奖要计入每月平摊开来计算缴税额度的
但考虑到这两年都不容易,就把这个政策推迟到2023年了
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平摊入月,那么你只能老老实实的超额累进计算了
但如果可以单独计算,不把超出额度推高,降低缴税比例。
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自己算算看了!
03 使用app汇算
‘个人所得税“app在填完基础信息、专项附加扣除,就可以开始2023年综合汇算了。
编辑搜图
按部就班填完选完,就来到关键地方了:工资薪金的选择了
如果您有年终奖,红框内会有“存在年终奖,请选择。。
点进去,会有两个选项
而年终一次性奖金,也适用之前税表,超过3万6才开始缴纳3%。
就要合理计算好额度了。
一般来说,每月工资有5000起征底数,有专项附加扣除,超出部分的3600,才会缴纳3%。
而年终一次性奖金,也适用之前税表,超过3万6才开始缴纳3%。
对于有些单位,没有奖金一说,但有一次性发放的一些收入,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调整空间。
您可以充分利用额度和单独计算这个选项。
2023年,您的收入明细已经敲定,就需要综合考虑是一次性汇算,还是“单独一笔”汇算了。
原则就是,尽量不要推到税率第三档,充分用足免税、专项附加扣除等额度。
想要进阶点的,可以看下面
04 进阶的算法-感兴趣的来看
月度扣税,不是单纯的“÷12”这么粗放的计算的
app里面的公式,实际上逐月累计预扣计算的
在新个税制度下,由以前每月单独计算个税,改为每月预扣预缴,次年统算多退少补。
即:每月算一次缴纳一次,计算公式改为累计数据计算
本月应扣缴税额=(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预扣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缴税额
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减除费用是5000,专项扣除费用指险和金,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孩子老人房子等。
有的特殊行业,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也能算做其他扣除项目
举例计算
1、张三(法外狂徒)月工资15000元,每月应扣险金1000元,每月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3月份取得劳务报酬3万元,8月份取得稿酬1万元,11月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5000元。
张三今年每月预缴税多少?出图
编辑搜图
1月预扣个税额=(15000-5000-1000-2000)*3%-0=210元
2月预扣个税额=(15000*2-5000*2-1000*2-2000*2)*3%-0-210=210元
3月预扣个税=(15000*3-5000*3-1000*3-2000*3)*3%-0-420=210元
4月预扣个税=(15000*4-5000*4-1000*4-2000*4)*3%-0-630=210元
5月预扣个税=(15000*5-5000*5-1000*5-2000*5)*3%-0-840=210元
6月预扣个税=(15000*6-5000*6-1000*6-2000*6)*10%-2520-1050=630元
注意:这里是1-6月份累计应税所得已经超过36000元的标准,适用10%税率了。
7月预扣个税=(15000*7-5000*7-1000*7-2000*7)*10%-2520-1680=700元
8月预扣个税=(15000*8-5000*8-1000*8-2000*8)*10%-2520-2380=700元
9月预扣个税=(15000*9-5000*9-1000*9-2000*9)*10%-2520-3080=700元
10月预扣个税=(15000*10-5000*10-1000*10-2000*10)*10%-2520-3780=700元
11月预扣个税=(15000*11-5000*11-1000*11-2000*11)*10%-2520-4480=700元
12月预扣个税=(15000*12-5000*12-1000*12-2000*12)*10%-2520-5180=700元
全年预扣工资薪金个税额=5880元
劳务报酬按80%计算
应预扣个税=30000*(1-20%)-2000=5200
稿酬的预扣个税
应预扣个税额=10000*(1-20%)*(1-30%)*20%=1120元
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个税
应预扣个税额=5000*(1-20%)*20%=800元
全年已经预缴个税=5880+5200+1120+800=13000
年度汇算环节
一、先计算综合所得收入额:
(1)工资薪金的收入额=15000*12=18万元
(2)劳务报酬的收入额=30000*(1-20%)=24000元
(3)稿酬的收入额=10000*(1-20%)*(1-30%)=5600元
(4)特许权使用费的收入额=5000*(1-20%)=4000元
综合所得收入额合计=213600元
二、再计算全年应纳税的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213600-60000-12*1000-12*2000=117600元
三、然后计算全年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117600*10%-2520=9240元
最后,汇算退或补
应退或应补税额=应纳税额-已经预扣税额=9240-13000=-3760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3年,年终奖并入月度计算,但即使是单独一笔计算,年终奖扣税也是÷12计算的,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后,计算的。
如张三年终奖10万,100000÷12=8333,适用10%税率,
应缴纳税额8333*10%-210=623.3
如何运用这些数字,为自己争取更多福利?充分利用数字,调整到合适比例。
总的来说,就是额度要用足了,减免要用足了。
月度的额度、年度的额度都要用足!
每年的减免都要用足。
。
【第5篇】个人所得税的算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在购买了房子以后,购房者是需要按照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缴纳各种税费,包括房屋的契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等。像房屋的个人所得税通常满了五年之后才不用交。那么买卖房产个税怎么算的?哪些情况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买卖房产个税怎么算的
房屋个人所得税是指房产交易过程中由税务机关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一般存在于二手房交易过程中由卖方个人缴纳的利得税,新房卖方是开发商不存在销售环节的个人所得税。
房屋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计税价格-原值-契税-相关税费-合理费用)×20%,即为交易总额减去房产登记价格之间的差额再乘以20%。
二、哪些情况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1、满五少有免征个税
“满五少有”是指所购房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满五”是指房屋产权人拥有房屋的时间等于或超过5年;“少有”则意味房主以家庭为单位所有家庭成员名下在该省份内,登记在房产局系统里的有且只有这一套房子。
具体的判定标准:
(1)商品房、经适房两种房产以契税发票填发的日期或者房产证登记的日期为准;
(2)已购的公房只需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据房产证填发日期满五年;据原始购房合同签署日期满五年;据第1笔购房房款的收据日期满五年。
2、继承房产免征个税
对于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继承所得房产是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但是如果继承房产后出售,则需要按照房产证的时间界定是否“满五少有”来决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3、直系亲属赠予房产免征个税
将房产无偿赠与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4、离婚析产所得房产免征个税
对离婚房产分割,如果一方放弃房屋归另一方所有,属于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不征个人所得税。
其实,任何一种税费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对房屋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是防止炒房行为出现的一种手段,也是维护着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以上就是关于“买卖房产个税怎么算的?哪些情况可以免征个税?”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132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