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哪些借款合同会被判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违规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2篇】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交印花税吗
1、并非银行跟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都需要缴纳印花税,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2、企业向各类银行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企业内部员工借款和向民间借贷等的借款,只就企业与各类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按照万分之零点五缴纳印花税。其他“借款合同”不缴纳印花税。
3、因此,借款合同印花税率的多少要看借款人是跟谁借得款。
【第3篇】书写借款合同的条件包括哪些
书写借款合同的条件包括:
1. 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2. 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3.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法律依据】
参照《合同法》第十二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4篇】怎么样签订借款合同才可以
一、借款合同中,必须体现双方当事人充分协商一致,以文字形式规定其借款的用途。
二、借款合同必须明确借款金额。借款金额是根据借款人的申请,经银行批准的借款指标。
三、借款合同中,应载明还款期限。
四、还款方式,是指借款方运用何种结算方式将借款归还给贷款方。
五、在借款合同中,应明确违约责任的承担。
六、合同纠纷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第5篇】借款合同如何确定诉讼管辖
借款合同诉讼管辖的规定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6篇】企业借款合同的效力该如何认定
企业间的借款合同在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有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7篇】订借款合同要写的条款都有哪一些
订借款合同要写的条款有:
1. 借、贷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
2. 借款合同的标的;
3. 借款的用途;
4. 借款金额;
5. 借款利率;
6. 还款期限;
7. 保证条件;
8. 还款方式;
9. 违约责任;
10. 合同纠纷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8篇】网贷有借款合同吗?
有,是电子合同。我国《合同法》、《电子签名法》、《民事诉讼法》对电子合同以及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效力予以了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9篇】集资参与人的借款合同有效吗
从有效合同的三个要件来考察:
一是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是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三是是否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行为当时判断原则。判断一个合同的效力,应当以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时主观心理状态和客观行为表现作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事后的状态作为认定标准。
如,集资人与集资参与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时双方对款项的出借均为真实意思表示,且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的规定的情形,而不能以事后集资人向更多的集资参与人借款而构成违规吸收公众存款罪而认定上述民间借贷合同因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而无效。
【法律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违规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10篇】借款合同的印花税有哪一些特点
所谓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
1. 征收面广,税源广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频繁,书立、领受和使用凭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而对书立、领受的凭证征税,其税源广泛。
2. 征收简便,费用低廉。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自行计税、自行纳花、贴花、销花的办法,税务机关只负责检查等工作。因此,征收比较简便而且征收费用少。
3. 不退税、不抵用。对企业溢贴或多缴的税款,不予退税,而且也不许抵用。
4. 轻税重罚。印花税税负轻,最高税率为1‰,最低税率为0.5‰,但对于未贴、少贴或揭下重用印花税票者,可处以重罚。
【第11篇】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特点及原因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是指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一方,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借款人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特点:一方主体特定,贷款期限短数额大有担保人,金融部门不及时起诉拖欠时间长,担保合同完备;纠纷原因在于金融部门审查不严,借款人拒不还款,担保人不承担保证人义务等。
依据《合同法》第196条的规定,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12篇】借款合同没有抵押物怎么诉讼
个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如果没有抵押物的,为了保证债权能够得到履行,律师建议在起诉之前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保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第13篇】借款合同纠纷案有哪一些常见的问题
借款合同纠纷常见的问题有:
1. 利息约定不明;
2. 还款期限不明;
3. 没有借据。
4. 主体不合法,如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合同形式及主要条款
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14篇】什么情况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
下列情况认定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六)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七)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58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15篇】借款合同怎么确认效力
借款合同的效力确认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违规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16篇】借款合同中哪些条款约定是无效的
借款合同中约定无效的条款有: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136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