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生殖解剖(鹿的解剖结构图)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鹿的生殖解剖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鹿的生殖解剖以及鹿的解剖结构图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一览1、世界万物中的各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鹿的生殖解剖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鹿的生殖解剖以及鹿的解剖结构图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万物中的各种名称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
  • 2、鹿的明显特征

世界万物中的各种名称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

老子:天地万物

  杨连旭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一句应该是文通字顺一目了然。因为“天地”、“万物”、这两个词至今也是普通常用的。其余“无”、“有”、“始”、“母”的字义更是显而易见的。

  即便如此,也还是出现了问题。

  (一)

  以往,通常的注解,

  林语堂先生的《圣哲的智慧》和东方桥教授的《老子现代读》是:“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万物创生的根源。”

  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译及评价》是:“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显然,这不是把“名”给丢了,就是将“名”取义为“是”了。若是将原文中的“名”字取义为“是”,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原文的句式本身就是省略了“是”。

  于是,就又有注解将“名”取义为动词“认识。这样,就成了:

  “无,是认识天地的本始;有,是认识天地的根源。”

  但事实上,古文中的“名”字取义为“认识”,至今也未曾见到有人如此作文。

  之所以出现如此结果,是因为这些注解都将“无”与“有”在此分别作为独立的概念,与“名”分离开。由此,他们自然也就很难妥善处理这“名”字了。

  因此,另有注释是:

  “没有名称是天地的开端,有名称是区别万物的根本。”

  这样,字义虽然比较完整,可是句义却是不顺,令人费解:没有名称怎么会是天地的开端呢?

  为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将原文中的几个字,在今天意义上的含义进行列举:

  1.无(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连词,“无论、不论,即使”;副词“相当于不,相当于否,反问词”;动词“没有”:《论语·八佾》“君子无所争。”

  2.天(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名词“墨刑,某一空间,时间单位,季节,天气,天命,命运,天神,自然,本性”;名词“天空”:《孙子·谋攻篇》“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地(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副词“通第”;助词;名词“底子、质地,地位,处境,处所,地方,领土、地域,土地,田地,地形”;名词“大地”:《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也。”

  4.始(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副词“曾经,方才,才,当初,最初”;动词“开始”:《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5.有(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助词“名词和形容词的词头”;连词“又”;动词“占有”;动词“与‘无’相对的‘有’:《吕氏春秋·仲春记·情欲》“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

  6.万(形声,“万”,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副词“绝对”;数词“十千”;数词“极多”:《周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7.物(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量词“件”;动词“观察,选择”;名词“说话和文章的实际内容,标记,类,类别,人,众人,物产,形状、颜色,杂色的牛或帛”;名词“事物,东西”:《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8.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形容词“雌性的”;名词“老年妇女,女性长辈”;名词“母亲”:《吕氏春秋·季春·论人》“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二)

  从字义上分析,“无名”与“有名”,分别是独立的词,而原文为了强调其意义,特地在句式上将其提前到句首,以强调语气。

  由此,综合判断,原句的现代语表述就是:

  没有名称,是天地的开始;

  有了名称,是区分万物的根本所在。

  ——————————————-

  老子:天地万物
  什么意思呢?

  我们理解:《老子》是以“天地”代表自然界,以“万物”代表各种自然事物,说明自然界在形成之初,各种事物并没有名称;自从人类产生后,由于认识自然的需要,才开始为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命名活动。而这种区分自然事物的分类命名活动,又仿佛是在重新创生了各种事物一样。

  也就是说,原文的完整现代表述应该是:

  自然界在形成的初期是没有名称分类的。

  通过对自然事物本质的认识,

  人类对自然事物进行了分类命名活动,

  从而使自然事物区分出了各种各类,

  这就象母亲一样重新塑造了自然界的事物。

  对此,或许有人认为,“无中生有”这是科学界很重要的思想,现今弃而不用却采用什么分类命名活动之说,这岂不是小看了《老子》思想之深邃吗?

  可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以《老子》之本意为第一,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好为了《老子》的伟大就牵强附会、以求证明。事实上,《老子》的伟大只在于《老子》的本意,决不在后人的曲解。更何况,《老子》在第四十章中还明确的提出了“无中生有”的思想了呢?

  不仅如此,诸位可也千万不可小觑了为各种事物进行分类命名活动,这可是自古至今仍在研究中的重大科学活动!

  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事物的种群划分,是概念发生的起点,是一切理性思维的前提。近代的新生物科学体系,是从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系统分类,作为起点而建立的。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这说明,在那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事和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 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所以,分类学既是对生物进化的本质认识,又是对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人类认识生命第一个碰到的问题就是给生命起名字,以区分他们。可人类刚刚诞生时,还缺少抽象和概括的本领,只知道一个个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字。为了生存,他们首先学会了辨别哪些动植物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或是有毒的,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分类。于是就有了“神农尝百草,日遇70毒,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的传说。

  随着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外部形态的相同与不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类别。河南安阳殷墟中发现的甲骨卜辞表明,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殷商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给生命分门别类了。

  甲骨卜辞中提到了许多动物、植物的名字,从代表它们的象形文字来看,人们已经把许多外观相似的动物归为一个类群。比如犬、狼、狐等字都从犬形;鹿、麝、麂、麋等字都从鹿形;雉、鸡、雀、凤等文字都从佳形,表示这些动物都有羽翼,即都属鸟类; 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动物名字从虫形,表示它们同属虫类;甲骨文中也有鱼字,不过没有各种鱼的名字,说明那时人类对鱼类的认识还比较少。

  甲骨文中的禾像一个成熟下垂的禾穗,稻、秫、麦、黍等都从禾形;从木形的有松、柏、桑、栗等,分别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草木植物和木本植物。这说明,殷商时对植物也分成了不同类型。

  我国春秋末年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知识的著作《考工记》,把动物分成大兽和小虫。与此差不多同期的《周礼》、《管子》及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和西汉初年的《淮南子》等书中,也有了关于羽、毛、鳞、介、赢五类大兽的记载。分别是指鸟、兽、鱼、龟、人,五类大兽相当于现在的脊椎动物。而小虫则相当于无脊椎动物。可见,我们的祖先那时候对动物的分类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了。

  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中已有非常明确的动植物分类了。在这部从战国时期开始汇集,到西汉初叶完成的辞书中,分为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篇,共收集了1000多种动植物的名称,不仅把生物分成了草、木、虫、鱼、鸟、兽,而且增加了畜,把饲养动物与野生动物区分开来。在每一个大类中,又有精细的分类,如植物中的桃李类、松柏类、桑类、榆类等,动物中的甲虫类、蚁类、蜂类、蚕类、贝类、雉类等等。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明朝伟大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辞去太医院的官不当,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四处采药。他虚心向药农、民间医生请教,阅读古代医书800余册,与成了《本草纲目》,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并且附有1160幅药物的形态图。

  李时珍把动物 分为虫、鳞、介、禽、兽、人等类,体现了动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顺序,不但为医药学,也为生物学作出了贡献。

  作者: 长岛人歌 2008-4-9 11:04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老子:天地万物
  (二)

  从字义上分析,“无名”与“有名”,分别是独立的词,而原文为了强调其意义,特地在句式上将其提前到句首,以强调语气。

  由此,综合判断,原句的现代语表述就是:

  没有名称,是天地的开始;

  有了名称,是区分万物的根本所在。

  什么意思呢?

  我们理解:《老子》是以“天地”代表自然界,以“万物”代表各种自然事物,说明自然界在形成之初,各种事物并没有名称;自从人类产生后,由于认识自然的需要,才开始为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命名活动。而这种区分自然事物的分类命名活动,又仿佛是在重新创生了各种事物一样。

  也就是说,原文的完整现代表述应该是:

  自然界在形成的初期是没有名称分类的。

  通过对自然事物本质的认识,

  人类对自然事物进行了分类命名活动,

  从而使自然事物区分出了各种各类,

  这就象母亲一样重新塑造了自然界的事物。

  对此,或许有人认为,“无中生有”这是科学界很重要的思想,现今弃而不用却采用什么分类命名活动之说,这岂不是小看了《老子》思想之深邃吗?

  可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以《老子》之本意为第一,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好为了《老子》的伟大就牵强附会、以求证明。事实上,《老子》的伟大只在于《老子》的本意,决不在后人的曲解。更何况,《老子》在第四十章中还明确的提出了“无中生有”的思想了呢?

  不仅如此,诸位可也千万不可小觑了为各种事物进行分类命名活动,这可是自古至今仍在研究中的重大科学活动!

  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事物的种群划分,是概念发生的起点,是一切理性思维的前提。近代的新生物科学体系,是从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系统分类,作为起点而建立的。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这说明,在那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事和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 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所以,分类学既是对生物进化的本质认识,又是对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人类认识生命第一个碰到的问题就是给生命起名字,以区分他们。可人类刚刚诞生时,还缺少抽象和概括的本领,只知道一个个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字。为了生存,他们首先学会了辨别哪些动植物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或是有毒的,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分类。于是就有了“神农尝百草,日遇70毒,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的传说。

  随着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外部形态的相同与不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类别。河南安阳殷墟中发现的甲骨卜辞表明,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殷商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给生命分门别类了。

  甲骨卜辞中提到了许多动物、植物的名字,从代表它们的象形文字来看,人们已经把许多外观相似的动物归为一个类群。比如犬、狼、狐等字都从犬形;鹿、麝、麂、麋等字都从鹿形;雉、鸡、雀、凤等文字都从佳形,表示这些动物都有羽翼,即都属鸟类; 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动物名字从虫形,表示它们同属虫类;甲骨文中也有鱼字,不过没有各种鱼的名字,说明那时人类对鱼类的认识还比较少。

  甲骨文中的禾像一个成熟下垂的禾穗,稻、秫、麦、黍等都从禾形;从木形的有松、柏、桑、栗等,分别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草木植物和木本植物。这说明,殷商时对植物也分成了不同类型。

  作者: 长岛人歌 2008-4-9 11:0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老子:天地万物

  我国春秋末年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知识的著作《考工记》,把动物分成大兽和小虫。与此差不多同期的《周礼》、《管子》及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和西汉初年的《淮南子》等书中,也有了关于羽、毛、鳞、介、赢五类大兽的记载。分别是指鸟、兽、鱼、龟、人,五类大兽相当于现在的脊椎动物。而小虫则相当于无脊椎动物。可见,我们的祖先那时候对动物的分类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了。

  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中已有非常明确的动植物分类了。在这部从战国时期开始汇集,到西汉初叶完成的辞书中,分为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篇,共收集了1000多种动植物的名称,不仅把生物分成了草、木、虫、鱼、鸟、兽,而且增加了畜,把饲养动物与野生动物区分开来。在每一个大类中,又有精细的分类,如植物中的桃李类、松柏类、桑类、榆类等,动物中的甲虫类、蚁类、蜂类、蚕类、贝类、雉类等等。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明朝伟大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辞去太医院的官不当,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四处采药。他虚心向药农、民间医生请教,阅读古代医书800余册,与成了《本草纲目》,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并且附有1160幅药物的形态图。

  李时珍把动物 分为虫、鳞、介、禽、兽、人等类,体现了动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顺序,不但为医药学,也为生物学作出了贡献。

  (三)

  西方最早提出系统分类法的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 、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集上古知识于一身,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西方人常把动物按陆栖和水生,有翅和无翅等分成两种对立的门类。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样的分类很容易把关系很近的动物分在两个不同门类里,如有翅蚁和无翅蚁;相反,又会反蝙蝠和鸟、鱼和鲸这些根本不同的动物划作一类。

  亚里士多德以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以没有红色的血液为标准,把动物分成了有血液动物和无血液动物两大类。实际上动物的血液并不都是红色的,而一些低等蠕虫血也是红的。但这种分法基本相当于我们今天分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亚里士多德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分,布在由低等到高等动物组成的"生物阶梯"上,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哺乳类处于阶梯顶端,它们是两性繁殖,生下来的幼体是完善的。往下是鸟类、爬行动物,它们产下完全的卵。 再低等是青蛙、鱼,产出不完全的卵。最低等的是虱子、跳蚤等,它们是自然发生的。他的生物阶梯观点,包含了生物进化论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一共对近500种动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被人们誉为动物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的 德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公元前371-287年〕在植物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德奥弗拉斯特这个名字是他的导师亚里士多德赠与他的绰号,意为“非凡的演讲”。他的真名是蒂尔塔默斯。

  德奥弗拉斯特一共收集和描述了约500种植物,将它们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类;又根据植物生长地区的不同,把它们分成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地植物又分成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水生植物分成淡水植物和咸水植物。

  德奥弗拉斯特所记述的植物学知识大大超出了前人的范围,他所提到的植物也不局限于希腊和地中海沿岸,还包括欧洲、亚洲其他一些地区。

  作者: 长岛人歌 2008-4-9 11:08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老子:天地万物

  据说,德奥弗拉斯特写有200多种论著。但至今大都失传了,只存有《植物志》和《植物因由》两书。他还创造了许多专有名词,如果实、果壳等,至今还在植物学中沿用。

  亚里士多德和德奥弗拉斯特影响了此后近1900年生物学家的工作,一直到16世纪以前,还很少有人能超出他们的水平。

  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贸易路线的开辟,航海业空前发展,西欧人到达了过去不曾到达的许多地方,新发现的动物、植物也让他们应接不暇。

  亚里士多德和奥弗拉斯特描述了大约500种动物、500种植物;到1600年时欧洲人知道的植物已经达到6000种,到1700年时已经有12000个新种需要植物学派们进行分类;动物学家们也面临着要为4000多种动物分类、起名。这样,对生物准确命名和分类就成为当务之急。

  16世纪德国神学家和植物学家O.布龙费尔斯、德国植物学家H.T.博克及L.福克斯等对植物分类都作出了贡献。他们对植物进行了观察和生动逼真的描述并试图编写地方植物志,由此在中欧发现了许多植物的新种。O.布龙费尔斯描述了 260种植物。H.T.博克和L.福克斯描述了 500多种植物。但他们缺少比较一致的分类系统,而且不甚关注属以上的较高分类阶元。O.布龙费尔斯关于属的顺序是随意的,L.福克斯主要按字母排列,只有H.T.博克按植物营养部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的系统。

  可见,当时分类和命名的方法是很混乱的,毫无规律可循。同时,在前人留下的著作中还充斥了一些实际不存在的物种。如罗马时代普林尼写的《自然史》中,列举了“单眼人”、“吐火女怪”等古怪神奇的生物。中世纪以讹传讹的情况更多,什么九头蛇、树鹅、飞龙等等。就连16世纪“最伟大百科全书派的博物学家”格斯纳,在他的《植物学》中,也列举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动物名称,尽管他对这些7个头的水蛇、公鸡蛋中孵出来的蜥蜴状蛇怪、独角兽等并不相信,但还是把它们写进了《动物学》中。

  那时候,植物学家要命名一种植物,常常要用好多描述性的语言,如古代学者是怎样描述的,作者对它是怎样判断的,它有怎样的 效果等,一种植物命名写出来常常是一大串文字,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由于没有统一的命名办法,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的现象经常出现,有时学者们在学术讨论会上争论了半天,才发现他们说的根本不是 事。

  进行科学分类已成为摆在生物学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7世纪,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自然规律所结合起来的有秩序的世界,生物学家们也不甘落后,他们要找出纷繁复杂的生命世界的秩序。

  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切沙尔比诺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植物具有生死灵魂的思想,提出应当用根和花作为植物分类的标准,根吸收营养,花进行繁殖,因此根和花,特别是花是反映植物等级的重要标志。

  后来,英国植物学家格鲁、德国植物学家卡迈拉留先后发现了花的雄蕊是植物的雄性 官,雌蕊是植物的雌性 官,就使得这种以花来分类的方法应用得更广泛了。

  意大利医生兼解剖学家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不仅将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改制为显微镜用于医学上,观察到毛细血管的存在,证实了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正确性,而且还提出了以呼吸器官的完善程度作为动植物分类的标准。植物遍体都是小气孔,呼吸器官最不完善,因此是比较低等的生物。昆虫全身有许多气体通道,排在植物之上。鱼又比昆虫高等,它的呼吸器官集中在头部,不过鳃丝仍比较多,表明它的呼吸器官还不够完善。高等动物和人排在最上边,他们都只有一对肺。

  这些以生物的几个带有本质的特征,按照人为选定的标准,将生物分成不同类群的分类方法,就是我们称人为分类法。这样,由于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分类系统,形成了混乱。

  (四)

  17世纪后期的博物学家依然期望科学研究能和 教协调起来。他们坚持物种固定不变的概念,坚持认为每一个物种产生出与自己的类型相同的后代,他们希望通过对自然类型变异的详细了解,会有助于加强物种是神的智慧产物的信念。

  作者: 长岛人歌 2008-4-9 11:08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老子:天地万物

  其中的自然神学学派认为,每一个生命结构都有其适应目的。这个学派的最昌盛期是在1700年左右,而且一直延续到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1627-1705年〕的《上帝在创世中的智慧》(Ray,1691)是这种观点最为人知的代表作。

  约翰·雷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根据分类原理进行植物与动物的分类,认为通过种子可以产生相同后代的植物应归为一个种即物种。他比前人更透彻地讨论了种的概念,这种概念在其后150年内仍被广泛采用。

  他根据植物胚胎中子叶是一枚还是两枚,把被子植物分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然后再用果、花、叶的其他特点,把植物分成许多天然系统,这种分类方法至今还被植物学家广泛使用。

  他对动物分类既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分类原理,也采用新的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基础的分类标准。他对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的分类,做了许多工作,较前人更重视以结构(如齿、趾的排列)为依据,而较少采用颜色、大小、习性等。因此,他提出的动植物界的某些大类,是较为符合自然分类的。

  雷是第一个把物种作为分类单位的,也是双名法的创始人之一,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为分类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C.von Linne, 1707-1778年〕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是创立了简便实用的拉丁文“双名制”命名法。林耐继承和发展了人为分类法,把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在此基础上,林耐创立了简便的拉丁文“双名制”命名法,又称双名法,即每种植物均用属名和种名的结合来命名,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后来,林耐的双名法被国际植物学会采纳,作为全世界统一采用的命名法。

  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

  这样,就使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结束了世界上自古以来动植物分类命名中的混乱状况,使分类学成为了一门科学。

  林耐因此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同代人中有人赞誉他:上帝创造了世界,林耐对世界进行了整理分类。

  这正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选自即将 的《老子之道》:河北大学

鹿的明显特征

1、鹿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鹿茸、鹿胎、鹿心血、鹿鞭、鹿尾、鹿筋、鹿角都为名贵药材。

2、鹿肉不仅味美,且有滋补作用,鹿皮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3、我国适合人工饲养的种类主要有梅花鹿、马鹿两种。梅花鹿公大于母,公鹿体重80~140公斤,体高100~120厘米,母鹿45~100公斤,高60~80厘米;公鹿头顶有角,每角4叉,母鹿无角,腹下有两对 。马鹿体型较大,公鹿体重250公斤左右,体高2米以上,母鹿体重200公斤左右;公鹿头上有1对角,每角6~8个叉,又称八叉鹿,母鹿亦无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654116.html

(0)
jindon的头像jindon
上一篇 2023-08-27
下一篇 2023-08-27

相关推荐

  • 2022年度十大职场热梗

    2022年度十大职场热梗出炉了,这很多热梗都反映了职场人当中的一些心态,形容很贴切,冬阴功、cpu、wfh、互联网奴才、泡池子等,这些职场热梗你知道吗?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2022年度十大职场热梗1、冬阴功冬天还是阴性的打工人,2022年1

    百科常识 2023-10-02
  • 2023年3月7日定亲吉日一览表 2023年农历二月十六定亲吉日

    定亲是重要的一件事情,选择一个好的定亲吉日,不仅可以增加福气,也是为了能趋吉避凶,更能从各方面提升各自运势,所以这定亲吉日也是一直被大家所重视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3年3月7日定亲吉日一览表,2023年农历二月十六定亲吉日。20

    2023-11-04
  • 对客户的周末祝福语「」

    1、周一送你开心果,周二送你吉祥豆,周三送你清新雨,周四送你相思扣,周五送你飞机票,周末出去瞧一瞧,祝你周周心情好!2、爱情,让我们努力追求;亲情,让我们幸福享受;友情,让我们一生守候;而你开心的表情,却是世间最难求,祝你周末快乐。3、

    百科常识 2023-09-22
  • 微信怎么关注公众账号

    有两种方法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首先,可以通过查找关注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也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关注微信公众账号。1、首先,打开微信进入。2、进入微信后,点击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进入进行搜索。3、在搜索出来的结果里,点击自己想要的公众平台账号进入

    百科常识 2023-09-11
  • 双鱼座女摩羯女,双鱼女摩羯女配对指数

    双鱼座女和摩羯座女合不合得来和。得来。可是双鱼女和魔蝎女不会不可以做闺蜜啊?适合,两个人之间真是太像了,摩羯座女生常给人带来神秘感,不太张扬,是十分好的闺蜜人选双鱼座女生和摩羯座女生能成为好朋友吗?双鱼座女生和摩羯座女生能成为好朋友吗?=

    2023-11-30

联系我们

qq:6540144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540144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