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纳税明细是指包含收入中的公积金、社保、个税等明细。
纳税是指税收中的纳税人的执行过程,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公积金是指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一种形式。有时也指公司公积金。
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延伸阅读
年收入20万交多少税
年薪是年度固定工资。年度固定工资是经营者的“保底”收入,它不与企业业绩挂钩,而主要根据经营者个人能力、社会消费水平和企业的经营难度等确定。年薪20万应交税22940元。按每月平均发放计算:每月工资=20万/12=16666.67。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应适用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5%。
16666.67-免征额5000=11666.67适用25%的税率和1005元的速算扣除数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1666.67*25%-1005=1911.6675
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1911.6675*12=22940。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个人所得税与调节收入分配的关系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之一。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节收入分配: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多种社会收入分配方式,尤其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对影响收入差别的劳动差别、工资制度、企业人工成本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企业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最低工资制度的思路和限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的对策。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什么
1、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负率。
2、税负率是指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税额占当期应税收入的比例。
3、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6%或10%,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71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