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8年,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中科院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的院系是跟中科院的研究所相对应的,钱学森在力学所当所长,所以他在中科大力学系当系主任,一共当了有20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的是钱学森教学特别的严格。有一次考试是开卷考试。一共两道题目,第一道是基础题,第二题是计算题。从上午八点钟开始,考到了晚上。结果是95%的人不及格,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不太知道的还有个后续,钱学森对这个结果特别不满意。钱学森认为他们的数理基础不合格,又给他们延了半年才毕业。在这半年时间里,他们又学习了数学、物理、力学。有人回忆说,在这半年里,他们多做了3000多道数学题,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在,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个系主任就可以让学生晚毕业半年。这大概也是精英教育的一种体现方式吧。现在的大学教育只能算是流水线作业。
2、在三年困难时期。钱学森的日子也很难过。但里面有一件事情让人特别吃惊,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写了两本书,获得了3000块钱的稿酬。这是一个巨大的金额,当时钱学森的工资是一个月300块钱,相当于他十个月的工资。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讲,也许是十年收入。在70年代,在江南最富裕的农村,全家一年的收入可能也就200多块钱。
时光流转。如果在现在要出版这样的两本书。我猜测,钱学森需要自己拿出3万块钱或者甚至30万块钱才能出版。这意味着什么?
是知识不值钱了吗?不,也许是相反。因为,原来的话,有知识的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有名也有利。但现在,有知识的人,他就不是很愿意分享,因为既没有名,也没有利。普通人要获得知识的难度就更大,代价也更大。从社会的总成本来看,有效知识将变得更为昂贵。
延伸阅读
讲钱学森的小故事
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时也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时期。为了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给以照顾。聂荣臻元帅特意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一碗红烧肉。平时和颜悦色的钱学森,一下子把脸沉了下来,批评工作人员道:“你们知道不知道,现在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连毛主席、周总理都不吃肉了,你们居然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不仅如此,钱学森又把自己刚出版的两部科学巨著的稿费作为党费上交。他说他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关于金钱的哲理故事
1、故事:美国的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是个很懂得运用金钱的人。有一次,公司打算盖间仓库,请来两个建筑工人。这两名工人是一对兄弟,哥哥叫约翰,弟弟叫哈佛。仓库盖好后,兄弟俩便到洛克菲勒办公室去领工资。
洛克菲勒对他们说:“赚了钱应该储蓄起来,现款如果到了你们手中,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公司的股票,作为你们的投资如何?”约翰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当场便答应了。但是哈佛不愿意,坚持要领现款。结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没多久哈佛就把钱花光了;而约翰因为公司股票涨价,赚了不少钱,过不了几年便成为一个大富翁。
2、哲理:善于运用金钱,才能致富。若将钱花在无用的地方,不但没法积聚财富,一旦有急用时也束手无策。
钱学森的背景故事
钱学森同志,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71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