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求古典对联!!!
昆明滇池滨,有座“万里云山一水楼”——大观楼。在这座水楼的楹柱上,悬挂着一副长联,全文如下: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得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此联对仗工整,字句海鲜炼。上联写景,气势不凡;下联写史,意境深远。诚如郭沫若同志当年所赞:“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这副长联的作者,为清代孙髯。孙髯,字髯翁,号颐庵。陕西三原县人。他的生年不祥,死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据《续修昆明县志》载:他“生页有髭,故以髯名。”他博学多识,名重一时,却不肯应试,屈仕清朝,因此生活贫困,落拓一生。他晚年寄住昆明圆通山角下的一个叫“咒蛟台”的地方,自称“蛟台老人”,靠给人卜卦维持生活。他的诗友段琦,曾在《赠孙髯翁诗人》一诗中写道:“我登咒蛟台,石蹬盘青丝。上有古先生,身尺不满六。髭须雪所为,飞扬兴颇逐。忍饥而诵经,古今横便腹。老胆发新诗,诗人不能读。把易高楼前,扫云一卖卜。日暮倚长松,僧钟趣空谷。”孙髯的这副长联,曾几番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肆意篡改。如清云贵总督阮元(芸台)就干过人们都说,云南昆明大观楼的一百八十字联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对联,称天下第一长联。其实不然。四川青城山庙内有一副对联,共三百九十四字,是大观楼长联的一倍多。上联:【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峨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光列宿紫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詹卜冈,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瓦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下联:【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宫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往。休提说五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意境高超,一气呵成。上联写景,“纵横八百里”四川风光尽收眼底;下联写史,“上下四千年”风云变幻跃然笔端,读了使人感慨万端。另外还有四川崇丽阁长联,共二百一十二字: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这三副长联,古今少见,作来不易,如果论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是首推昆明大观楼长联,因此,多少年来,它最受人们传抄和称赞。此联为南京瞻园【明】中山王徐达的花园楹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南京市的瞻园,风景秀丽,别具一格。南、北、西三面为假山,山洞曲折幽深,山峰挺拔耸立。东边回廊水榭,“工”字厅一面临水,一面为花台、绿地。这里是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明初为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相传,有一天,徐达在府邸门口贴了一条长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徐达这位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在联中抒发了打江山、创业绩的豪迈感情,但写完上联之后,去对不出下联来,只好悬金求对。一天,有位读书人来到府邸前,挥笔写出下联:“小宛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这一下联,不仅描绘了瞻园的春色佳丽,绿树红花,而且还用“舜日尧天”歌颂了明王朝开国的天子将相。徐达传令赏金,并把这副对联镌刻在府邸的楹柱上。上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下联:【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 】此联为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联。上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下联:【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此联为【清】刘树屏题的愚园花神阁联。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涕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为【清】窦序撰岳阳楼联。上联:【苍茫四顾,俯吴楚剩山残水,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下联:【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此联为【清】李秀峰撰岳阳楼联。上联:【史册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下联:【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望当年戎马关山。】【清】左宗棠题,悬湖南常德市关庙。城隍庙:上联:【问你平生所干何事?图人财,害人命,奸淫人妇女,败坏人伦常,摸摸心头惊不惊?想从前千百诡计奸谋,那一条孰非自作。】下联:【来我这里有冤必报!减尔算,荡尔产,殄灭尔子孙,降罚尔祸灾,睁睁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凶锋恶焰,有几个到此能逃!】此联为台南城隍庙。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上联:【唉!大帝也贪财,傅老儿不过用几文铜钱,便命金童玉女,迎接天宫上去】下联:【呀!阎君真小量,刘安人只馋食两块狗肉,即差牛头马面,拿入地府中来】【清】喻九万题湖北随州古戏台。上联:【戏犹是梦耳!历览邯郸觉梦,蝴蝶幻梦,牡丹艳梦,南柯惊梦,百世即须臾,只是一场春梦】下联:【事生于情也!试看忠孝至情,儿女痴情,豪暴恣情,富贵薄情,万端观结局,不外千古人情】江苏吴兴晟舍镇戏台。上联:【儒为戏,生旦净丑外副末,呼十门脚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师大排场,看破世情都是戏】下联:【学而优,五六工尺上四合,添两字凡乙,共成七调,唱余和汝小伎俩,即论文行亦兼优】严保庸题北京京师戏馆。上联:【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下联:【唱弹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惧,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上联:【己无本事莫登场;主盟五霸,争兴七雄,汉分三国晋六朝,律以周武商汤,都算偻罗小角色】下联:【未有多情不凑巧,金玉双缘,珍珠一塔,镜破重圆钗再会,都是凭空说谎,由他仕女须评量】上联:【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下联:【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手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安徽休宁县茶亭联。上联:【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下联:【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赴卧龙】这副对联题于河南南阳武侯祠。莘野,伊尹初耕之地,此指伊尹。商汤三聘始出,相汤攻灭夏桀。汤去世,佐卜丙、壬仲。壬仲死,又佐太甲。太甲乱政,伊尹放之于桐宫,俟其悔过,始接归政。渭滨,姜子牙遇周文王前隐居之地,此指姜子牙。姜被请出不久,文王死,又佐武王灭商纣。后封于齐。伊尹和姜子牙,皆以贤明著称。这里将诸葛亮比此二人,也同样突出了诸葛亮。三苏祠楹联(苏洵、苏轼、苏辙)上联:【宦迹渺难寻只恃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下联:【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望江楼楹联上联:【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下联:【临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上联: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下联: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中天。古今对联集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后蜀〕孟昶木稼曾闻达官怕山颓今见哲人萎〔宋〕王安石挽韩琦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宋〕楼钥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宋〕李清照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宋〕朱熹赠友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元〕杨瑀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明〕高刚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心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明〕杨慎题昆明华庭寺是何意态雄且杰不露文章世已惊〔明〕杨继盛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明〕祝枝山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明〕冯梦龙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明〕普荷禅师题昆明筇竹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明〕史可法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原对:珠联璧合璧联珠。下联:舟随浪潮浪随舟。上联:曲溪曲曲龙戏水。下联:陇埔陇陇凤簪花。此联为【清】林松对翁员外联。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上联:龙怒卷风风卷浪。原对:月光射水水射天。下联:山色倒海海倒天。上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下联: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此联为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联。上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下联: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此联为【清】刘树屏题的愚园花神阁联。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此联为【明】太祖赐金陵秦淮河联。上联:普天同庆,庆的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下联: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此联为1928年四川庆祝‘双十节’,刘师亮以四川民间哀乐声‘当庆、懂狂’来表示对当局的不满。又有说是1916年袁世凯称帝,其亲信四川总督陈宦令川民举办庆典,当时川人所作的。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下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此为杭州九曲十八涧路亭联。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此为杭州清代行宫花园古亭柱联。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为上海豫园万花楼联。上联:看山,山已峻。下联:望水,水乃清。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陈霖题甘肃兰州白云观。上联:信耶梦耶,传非真耶。下联: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浙江宁波都神殿戏台。上联:尝因酒醉鞭名马。下联:唯恐情多误美人。此联为古龙所撰。上联:常未饮酒而醉。下联:以不读书为通。此联为古龙所作。常未饮酒而醉者:观花可醉;望月可醉;见美人可醉。通达事理则以不读书为通。上联:桃花褪艳,血痕岂化胭脂。下联: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此联出自【明】李香君《与候公子》。上联:风定花犹落。上联:蝉噪林愈静。下联:鸟鸣山更幽。此联为王籍所作。《梦溪笔谈》中说: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但原对却是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比此句更工。上联:无可奈何花落去。下联:似曾相识燕归来。此联为【宋】晏殊和王琪所对。上联晏殊一直数年无法对出,后与王琪谈起。王琪应声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非常赏识,并把此联收入他的词中。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上联:缘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下联:只可把酒看花,懒开醉眼看人忙。上联:人心无算处。下联:国手有输时。此联为金庸先生其祖父与客人奕棋处所挂。上联:欲除烦恼须无我。下联:历尽艰难好作人。此联为【清】俞樾所作。上联:偏多热血偏多骨。下联:不悔情真不侮痴。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下联:江水回头欲晚潮。此联为郑板桥一次与罗聘在镇江焦山游玩,罗聘吟完上联,苦无下联,郑板桥乃为其续对。上联:岭边树色含风冷。下联:石上泉声带雨秋。此联为【唐】骆宾王续对宋之问句。宋之问一次入山游玩,吟了上句,一直苦无下句,尤自推敲至一个古寺,一个老僧续对了下句。宋之问大惊,经过深叹才知道他是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而躲进山的初唐四杰之骆宾王。上联:沽酒欲来风已醉。下联:卖花人去路还香。此联为一学士答对乾隆。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下联:何必惆怅近黄昏。此联为朱自清所作。上联:旧书细谈犹多味。下联:佳客能来不费招。此联为【清】黄钺所作。上联:松间明月长如此。下联:耳外浮云何足论。此联为【清】吉鸿昌所作。上联:两三竿竹皆秋色。下联:千万叠山有雨容。此联为【近代】林纾所作。上联:弹指声中千偈了。下联:拈花笑处一言无。上联:风云三尺剑。下联:花鸟一床书。此联为【明】左光斗所作。上联:老拳博古道。下联:儿口嚼新书。此联为【清】金圣叹所作。上联:穹达尽为身外事。下联:升沉不改故人情。此联为【近代】萨镇冰老先生赠冰心父联。上联:遗世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原对:学诗类高适,老来犹作凤凰声。此联为【清】吴步韩自寿。我的比工有余,比意不足。上联:白马西风塞上。下联:杏花烟雨江南。此联为徐悲鸿所作。上联: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下联: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此联为【宋】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和其所对。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上联:门前莫约频来客。下联:座上同观未见书。此联为【宋】楼钥所作。上联: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下联:前巷深,后巷浅,不闻车马之音。此联为【宋】朱熹赠友人。上联:荷风送香气。下联:松月生夜凉。此联为【近代】于右任所作。上联:金石长不朽。下联:丹青本无双。此联为【清】李瑞清所作。上联:斗酒纵观廿四史。下联:炉香静对十三经。此联为【明】史可法所作。上联:隐影相去,独一人。下联:故人重聚,说几句。上联:一竹一兰一石。下联:有节有香有骨。此联为【清】郑夔题书斋联。上联:室雅何须大。下联:花香不在多。此联为【清】郑夔题书斋联。上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下联:买尽青山当画屏。此联为【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此联为【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此联为【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而得主人千金之赠。上联:四十九年穷不死。下联:三百六日醉如泥。此联为蔡鸿逵自述联。上联:天为补贫偏与健。下联:人因见懒误称高。此联为【明】陈继儒所作。上联:托钵而来,不为钟鸣鼓响。下联: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此联为【明】筇竹寺普荷禅师所作。上联:长空有月明两岸。下联:秋水不波行一舟。此联为【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上联:我已家风负梅鹤。下联:天教处士领湖山。此联为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林则徐题书斋。上联: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下联: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此联为【宋】欧阳修题岳阳楼联。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涕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为【清】窦序撰岳阳楼联。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此联为【清】人王褒生所撰岳阳楼联。上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为岳阳楼联。上联:南极潇湘千里月。下联:北通巫峡万重山。【清】张照撰岳阳楼联。上联:苍茫四顾,俯吴楚剩山残水,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下联: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此联为【清】李秀峰撰岳阳楼联。上联:把笔又登楼,愧学逊希文,才非工部。下联:披襟频依栏,正风来水面,日到天星。此联为【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撰岳阳楼联。上联: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下联: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此联为李澄宇撰岳阳楼联。上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下联: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此联为【近代】著名楚辞学家:吴丈蜀撰岳阳楼联。上联:听鸟说甚。下联:问花笑谁。此联为昆明华亭寺联.上联:见山乐山水乐水。下联:似隐非隐仙非仙。此联为广州云泉山馆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半入江风半入云。此联为福州乌山琵琶亭。上联:双桥两虹影。下联:万古一牛心。此联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清音阁双飞桥联,牛心指双飞桥下牛心状的巨石。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此联为南京瞻园【明】中山王徐达的花园楹联.上联:一片湖光比西子。下联:千秋乐府唱南朝。南京西门莫愁湖莫愁亭联。上联: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下联: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湖旁另有一胜棋楼,为徐达和朱元璋弈棋的地方。此联合【六朝梁】莫愁女这两个典故而成。上联:月色如画。下联:江流有声。【清】代学者陈恪勤题焦山松寥阁联。
有关算卦门市两边的对联
上联:君若想知后来事下联:不妨进门问卦先
对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女子为好,好下心恏。
中国最著名180的对联
中国最著名180字的对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扩展资料:
作者孙髯翁,生卒不详,名髯,髯翁乃其字,陕西三原人。喜习诗文,敏于纪咏,年轻时候就“名重一时”。因生活穷困,晚年寄迹昆明圆通山咒蛟台卜卦为生。后应苏氏之情,到弥勒县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今留下著述多种,而以大观楼长联最负胜名。
孙髯自幼聪颖好学,尤以诗文超群,幼时赴童试,因不愿受搜身之辱而愤愤离去,未应科举,终生为一平民,自号” 万树梅花一布衣”。他广交诗人墨客,常聚会于名胜古迹吟诗作赋。
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的大观楼长联中,大观楼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表现精美,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海内第一长联第一佳者”,影响尤存。
晚年贫困,在昆明圆通山咒蛟台以卜卦为生,自号蛟台老人。后因应苏氏之请,到弥勒县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
后来有不少仿此联写者,至今不下数百幅,然并没一幅可以与此联相比。可以如此说,孙髯翁的此幅对联,是中国对联的一个高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髯翁
易经六十四卦卦辞诗
求八卦中六十四卦的卦辞及解说 第1卦 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 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8卦 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 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 第10卦 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 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 ……>> 哪有【六十四卦爻辞诗】? hi.baidu/…3只找到这些。。但是没有注释。。只有64卦诗 易经六十四卦的乾卦原文注解 第一卦 乾 乾为天乾上乾下乾:qian粤虔凛凛皇者之象 自强不息之意困龙得水,上上卦卦辞: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推断:词讼和吉,病人痊愈,功名有成,求名大吉。大象:天行刚健,自强不息运势:飞龙在天,名利双收之象,宜把握机会,争取成果。爱情:双方逞强,宜多加沟通迁就。疾病:病情恶化,宜细心调养,注意头、脑、骨髓等病变。失物:可望寻回。诉讼:宜据理力争。周易卦爻辞原文: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帮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解文《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原文白话解析提示:点卦象出经文。点“阴阳鱼”可占卦。特解:乾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事业: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自有天佑,春风得意,事业如日中天。但阳气已达顶点,盛极必衰,务须提高警惕,小心谨慎。力戒骄傲,冷静处世,心境平和,如是则能充分发挥才智,保证事业成功。经商:十分顺利,有发展向上的大好机会。但切勿操之过急,宜冷静分析形势,把握时机,坚持商业道德,冷静对待中途出现的困难,定会有满意的结果。求名:潜在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只要进一步努力,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进业修德,以渊博学识和高尚品质,成君子之名。外出:利于出行,结伴而行更佳。婚恋:阳盛阴衰,但刚柔可相济,形成美满结果。女性温柔者更佳。决策:可成就大的事业。坚持此卦的刚健、正直、公允的实质,修养德行,积累知识,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必能克服困难,消除灾难。卦爻辞注解《乾》卦:大通顺,占问有利。倒数第一阳爻:象龙潜伏著,不可有所作为。倒数第二阳爻:龙出现在田野里,见贵人有利。倒数第三阳爻:贵人整天自强不息,晚上警惕著。(情况)严重,没有害。倒数第四阳爻:龙或者帮进深渊,没有害。倒数第五阳爻:龙飞在天上,见贵人有利。最上阳爻:处在极高处的龙,有悔恨。用阳爻:看见许多龙,没有龙王,是吉利的。卦辞诗乾为天为君之道阳刚健运覆无穷龙御天万物始……>>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48全集) 占卦,有三个不占: 第一,不诚不占; 比如今天无聊,占占卦玩一玩,这个不行。 第三,不义不占,义就是正当性; 比如看到谁偷了钱去占卦,这就是不义不占。 以孔子来说,孔子在五十岁左右,就专心研究《易经》。他是五十岁才读《易经》这本书的吗?像孔子这么用功的人,小时候不可能没读过《易经》,他年轻的时候几乎什么书都读。当时的书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诗》、《书》、《礼》、《乐》、《易》,五本肯定都读了。但是有的书你当时可以读懂,而有的书,如果你没有累积相当的经验和人生的体会,读了也没用,只看字面而已。读《易经》,一般来说,五十左右的生活经验丰富,应该有的经历都有了,等于是一卦六爻到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体的情况了,再老了再读就来不及了,已经到第六爻,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准备出局了。 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经》,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易经》为什么可以让他减少过失?我们常提到《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让自己“惩忿窒欲”,让各种负面的特性、欲望、情绪慢慢化解,亦即增进自己的德行,替别人设想,建构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在这里孔子得到一些启发,在《孟子》里面没有直接说到《易经》,但孟子很强调一个字,即“时”,做任何事都要看时机。他还特别说,孔子是圣人里面最重视时机的,他要学就学孔子,因为做任何事都有时机。时机不对,事倍功半;时机对的话,顺水推舟,那简直是太愉快了。这是对于儒家来说。 孔子诛杀少正卯:君子以果行育德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人生确实有困惑,很多时候你借助于《易经》,一定要记得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的义理。你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提到哪些卦是有困境,你应该怎样面对、增益智慧。哪些卦代表吉祥,它为什么吉祥?你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设法去实践,自然就会达到那种效果。这是义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占卦。古代学《易经》至少有四方面,你如果重视言语,就会推崇它的言辞。《易经》里面很多成语,如果从《易经》得到很多启发,使用成语你会觉得非常文雅,话说出来言简意赅,说话很简单,意思又很完整、很完备。这是第一种,重视言语。第二种重视行动,有些人重视行动,就会推崇易经的变化,变化无常。但是再怎么变,都不能离开你的抉择,你本身的态度。第三种是重视制作器物。譬如说要盖房子,房子怎么盖。你要盖其他东西,要怎么盖,从《易经》的图象里面,都会得到一定的启发。这是第三种,要重视它的象。最后一种是注意到卜筮的人,就是,这种人就要注意到“占验”之词,重视占卦。这四种人就从《易经》里面可以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视它不同的方面。 古代读书人,按照《易经》的说法,原则很简单,平常在家里翻翻《易经》,看看它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平常没事做,如何让自己感觉到每天都有进步呢?《易经》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它里面充满象征和符号,好像打哑谜一样,它写一句话,你就要问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提过,“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这代表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这是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研究每一个卦象、卦辞、爻辞,行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变化和它的占验之词。“占验”就是占卦的验证,是吉还是凶?中间还有什么?无咎,还有更好的“大吉”、“元吉”,“无咎”底下还有“悔”,还有“吝”,还有“厉”,代表危险,这些占验说得准不准。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不是学会之后,一占就准,不可能的。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ㄚ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 易经64篇短文全部内容 《周易》―― 义理 研讨 一、【转载】周有光: “国学”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问:您如何看待今天国内纷纷建立国学院以及百家讲坛讲国学引发的热潮?周有光:首先 “国学”两个字是不通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学”,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不过要研究古代的东西我是赞成的。要注意的一点是,复兴华夏文化,重 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辅助现代文化。具体怎么做呢,多数人认为应当符合三点要求:提高水平,整理和研究要 用科学方法;适应现代,不作玄虚空谈,重视实用创造;扩大传播,用现代语文解释和翻译古代著作。详:book.ifeng/a/20230113/18522_0.shtml 二、《周易》 是 具有占筮功能的书,但《周易》不是卜筮之书,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不是占筮记录!!! 虽然《周易》中有卦象、爻象(即指阴爻或阳爻和爻位,或:爻象=阴爻或阳爻+爻位),以及卦名、卦辞、爻名、爻辞,这些都可作为起卦和断卦之用;另外从古 到今,仍有少数人用它占筮(卜)或预测,故《周易》是古代一本具有占筮功能的书,但不能说《周易》是卜筮之书 ,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其理由如下: 《周易》中有: 1 、六十四个卦象图; 2、每卦有六个爻名(爻象),仅乾、坤两卦有七个爻名(爻象); 3、文字有: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和爻辞。其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从上述1、2、3 内容来看,是看不出《周易》有任何占筮内容的,故《周易》不是卜筮之书 ,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不是占筮记录。!!! 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详见:blog.sina/s/blog_842c2d2d0102w8g7 三、《周易》六十四卦是64篇文章(短文) 《周易》,它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的一本经书。《周易》 内有六十四卦,实际上是六十四篇由卦象、卦名、卦辞、爻名和爻辞所组成,具有特殊形式的文章(短文)。 《周易》六十四卦是64篇文章(短文),其内容包含古代天上、地下、人间的若干知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是巫辞的记录。 《周易》内容之广,哲理性之强,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周易》是一本经书无人能否认。 【注】: 我经过十几年对《周易》的注译验证,我认为《周易》六十四卦, 的确是64篇文章(短文),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其卦辞就是表示每一卦的中心思想。而每一 卦六爻的爻辞,不是东讲一句西讲一句,互不联系的,而都是在阐述本卦的中心思想――卦辞。因此每……>> 易经中的困卦卦辞是什么?怎么解释? 困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七卦。 泽水困(困卦)困境求通 中上卦 象曰:时运不来好伤怀,撮上押去把梯抬,一筒虫翼无到手,转了上去下不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兑为阴为泽喻悦;坎为阳为水喻险。泽水困,陷 入困境,才智难以施展,仍坚守正道,自得其乐,必可成事,摆脱困境。 《困》卦谈的是君侯遭遇困境的卦。此卦与《需》卦《坎》卦颇有些类似之处。所区别的是《需》卦是承《乾》卦的“潜龙勿用”而来,谈的是如何等待;《坎》卦是沦入坎陷囚笼之中,谈的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而《困》卦谈的则是陷入困境以及如何处理困境中的问题。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其作者申述的《困》卦虽“困”,但它却有令人“有言不信”的亨通的无灾祸的利于“大人”出现与崛起的一面,这种深邃的辩证观点实在是颇有见地的。 ?坎下兑上 ?困①: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②。 ?初六,臀困于株木③,入于幽谷④,三岁不觌⑤。 ?九二,困于洒食⑥,朱绂方来⑦,利用享祀⑧;征凶⑨,无咎。 ?六三,困于石,据于疾藜⑩,入于其宫,不见其妻⑾,凶。 ?九四,来徐徐⑿,困于金车⒀,吝;有终。 ?九五,劓刖⒁,困于赤绂⒂;乃徐徐有说⒃,利用祭祀。 ?上六,困于葛⒄,于⒅,曰动悔有悔⒆;征吉⒇。 注释: ?①困: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君子”“大人”处于困境及如何摆 脱困境之卦。 ?②有言不信:指一般普通人不相信这个道理。 ?③臀困于株木: *** 卡在树木之中。 ?④入于幽谷:困在深山幽谷之中。 ?⑤三岁不觌:“觌”(di敌),见面。指三年不得见人面,形容困陷之深。 ?⑥困于酒食:实犹今天说的陷于酒色亨受之中。 ?⑦朱绂方来:“绂”(fu服),古指祭服;又指祭服的蔽膝。“方”, 古祭祀名,如《诗.小雅.莆田》“以顶以方”。“朱绂方来”一语指祭祀。 ?⑧利用享祀:指利用祭祀这种仪式摆脱“困于酒食”一事。 ?⑨征凶:此处“征”当按征象讲比较妥,即此种迹象很凶险。 ?⑩困于石,据于疾藜:困于石缝之中,卡于疾藜之内。亦实“初六”爻 的“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之义。 ?⑾入于其宫,不见其妻:言老窝被人抄没。 ?⑿来徐徐:悠然自得之貌。 ?⒀困于金车:犹困于财帛之中,言胸无大志。 ?⒁劓刖:割掉鼻了;剁掉脚。 ?⒂困于赤绂:指整日困于祈祷祭祀之中。它有别于“利用享祀”一义。 前一种是浑浑噩噩的之义;后一种虽也有虔诚之义,但可以说把祭祀仅当作一种仪式。 ?⒃说:脱。 ?⒄困于葛:“葛”(lei垒),植物各,一种葡萄类藤木。此句为困绕于藤条之内。 ?⒅(nie聂)(wu务):荡动不安。 ?⒆曰动悔有悔:重复词,实动有悔,即被葛藤缠绕,愈动愈紧之义。 ?⒇征吉:此处指当出征才能摆脱困境之义。 ? ?全卦内容: ?此卦由水下泽上组成。 ?卦辞的“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前半句是说作为围 困、急难、窘迫的《困》卦,但它实际上却有亨通、贞正,并对“大人”很 吉祥以及无有灾祸的一面。这里有一个辩证性的东西。后半句是说,可惜的是这种道理一般人并不相信。 ?“初六”爻辞的“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是说《困》卦 所阐述的困境就如 *** 被卡在树木中间,也有如深隐于幽谷之内,其时有长达三年之久不得见人。 ?“九二”爻辞的“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为享祀;征凶,无咎”, 前半句是说当国君困于酒色享受之中,就不妨取来祭服去作祭祀,好……>> 求解六十四卦图说中的五十三卦 渐。象征事物按规程进行中。 易经出自哪里 儒教的圣经 儒教圣经是指《易经》为首的儒教十三经,其中圣经又是《易经》别名,是儒教最早的圣经。《易经》成书时间,是在中华第一帝人文始祖伏羲的太昊朝时期(西元前7724年-西元前5008年)。太昊伏羲风昊立都陈州建立了太昊朝,以青龙为图腾,并于罗奉元年颁布了《易经》创立了原始儒教,号圣教羲皇,被尊为儒教至圣先王(孔子是至圣先师)。太昊朝一共有78位君主,每位君主代代尊《易经》为行为准则,并以此作为日常儒教生活的经典依据,先王圣教由此开始兴盛。
求解观音灵签第六十四签
最好去道观寺院问一下。然后签上写了什么,写上来。。人家好帮你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87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