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解释的周易,周易是什么意思

内容导航:周易竟如此简单—程颐《易传》阐述周易的简介《易传》跟《周易》有什么关系?易传中解释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篇目孔子为何新解《周易》《周易》对圣人孔子究竟产生过怎样巨大的影响周易竟如此简单—程颐《易传》阐述前文说了程颢,现在说说他弟弟的成

内容导航:

  • 周易竟如此简单—程颐《易传》阐述
  • 周易的简介
  • 《易传》跟《周易》有什么关系?
  • 易传中解释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篇目
  • 孔子为何新解《周易》
  • 《周易》对圣人孔子究竟产生过怎样巨大的影响
  • 周易竟如此简单—程颐《易传》阐述

    前文说了程颢,现在说说他弟弟的成就,哥哥今人评说是陆王“心学”,弟弟则是“理”见长,不管是心学和理学,都是为了一个“道”,这和佛家类似,六祖的顿宗,和神秀的渐宗类似,一个强调的是顿悟,一个是慢慢悟。程颢更强调的是心,心无穷大,什么视觉、嗅觉等等都是有限的,心无穷大(和佛教五蕴中色蕴类似),注重对心的解刨,而弟弟程颐则是强调“格物穷理”在于一个格字,也强调先知后行,知为前提,行在知后。(在这里我有必要给大家说下,知和行其实是一样的,我懂了圣人之言,我有了知,才会有识,此时的识和行是一样的,不一定要身体行动才叫行动,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读了圣人的言论之后,回想以前的事情,恍然大悟,就是这样,相辅相成,无先后),今天我们主要谈谈他对周易的理解。 程颐,字正叔,伊川人,后世称为“伊川先生”,和其兄弟合称“洛学”著书《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等,我们今天主要讲解《易传》此《易传》和孔子的《易传》不同,此《易传》是继王弼横扫象数易之后,魏晋玄黄之风,唐朝的孔颖达《周易正义》也是推崇王弼,李鼎祚则是记述前人易学成就。所以一直经过很多年,易学沉寂几百年都没人去研究易传,或者有研究但是没有著书立说,遇到程颢这样的顿宗,哪里需要写书写下来,完全自己了解,但是后人在研究他或许还是有误解,所以不写书有不写书的好,写书是为了让人知了,是否是自己本意就不得而知,好了我们现在看看程颐的《易传》。(被贬之后,66岁作此书) 开篇:上古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矣。因而重之,以尽天下之变,故六画而成卦。重乾为《乾》。乾,天也。天者天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乾者万物之始,故为天,为阳,为父,为君。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则随事而变焉。故元专为善大,利主于正固,亨贞之体,各称其事。四德之义,广矣大矣。 解析:在解析易传的前提,告诉我们什么是天道,天道的性就是乾,健就是天的一个本性,在后面就是阐述人伦,君臣,父子关系,元,是万物的起始,亨,万物成长,利,万物通达,贞,万物大成,而只有“乾”“坤”两卦才具备,元和利是亨和贞的本体(要成长必须有起始,要成功,必须要通达一切,所以元和利是体,亨和贞是用的结果) 今天我给大家只说乾卦吧,余下的大家参考《程氏易传》,网上查询方便,余卦大多数都差不多,只有乾坤两卦的解释各不同,而乾卦的2.5爻位最为难解,今把王弼、孔颖达、程颐的注解拿出来做一个比较.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於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疏]“九二”至“利见大人”。○正义曰:阳处二位,故曰“九二”。阳气发见,故曰“见龙”。田是地上可营为有益之处,阳气发在地上,故曰“在田”。且一之与二,俱为地道,二在一上,所以称“田”。“见龙在田”,是自然之象。“利见大人”,以人事讬之,言龙见在田之时,犹似圣人久潜稍出,虽非君位而有君德,故天下众庶利见九二之“大人”。故先儒云:若夫子教於洙泗,利益天下,有人君之德,故称“大人”。案:《文言》云:“九二德博而化。”又云:“君德也。”王辅嗣注云:“虽非君位,君之德也。”是九二有人君之德,所以称“大人”也。辅嗣又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是二之与五,俱是“大人”,为天下所“利见”也。而褚氏、张氏同郑康成之说,皆以为九二利见九五之大人,其义非也。且“大人”之云,不专在九五与九二,故《讼卦》云:“利见大人。”又《蹇卦》:“利见大人。”此“大人”之文,施处广矣,故辅嗣注谓九二也。是“大人”非专九五。○注“处於地上”至“唯二五焉”。○正义曰:“处於地上,故曰在田”者,先儒以为重卦之时,重於上下两体,故初与四相应,二与五相应,三与上相应。是上下两体,论天地人各别,但《易》含万象,为例非一。及其六位,则一、二为地道,三、四为人道,五、上为天道。二在一上,是九二处其地上,所田食之处,唯在地上,所以称“田”也。观辅嗣之注意,唯取地上称田,诸儒更广而称之,言田之耕稼利益,及於万物,盈满有益於人,犹若圣人益於万物,故称“田”也。“德施周普”者,下《小象》文,谓周而普遍。“居中不偏”者,九二居在下卦之中,而於上於下,其心一等,是“居中不偏”也。不偏则周普也。“虽非君位”者,二为大人,己居二位,是非君位也。“君之德”者,以德施周普也。《文言》云:“德博而化。”又云:“君德也。”是九二有人君之德也。“初则不彰”者,谓潜隐不彰显也。“三则乾乾”者,危惧不安也。“四则或跃”者,谓进退怀疑也。“上则过亢”,过谓过甚,亢谓亢极。“利见大人,唯二五焉”者,言范模乾之一卦,故云“唯二五焉”。於别卦言之,非唯二五而己。故讼卦、蹇卦并云“利见大人”,所以施处广,非唯二五也。诸儒以为九二当太蔟之月,阳气发见,则九三为建辰之月,九四为建午之月,九五为建申之月,为阴气始杀,不宜称“飞龙在天”。上九为建戌之月,群阴既盛,上九不得言“与时偕极”。於此时阳气仅存,何极之有?诸儒此说,於理稍乖。此乾之阳气渐生,似圣人渐出,宜据十一月之后。至建巳之月已来,此九二当据建丑、建寅之间,於时地之萌牙初有出者,即是阳气发见之义。乾卦之象,其应然也。但阴阳二气,共成岁功,故阴兴之时,仍有阳在,阳生之月,尚有阴存。所以六律六吕,阴阳相间,取象论义,与此不殊。乾之初九,则与复卦不殊。乾之九二,又与临卦无别。何以复、临二卦与此不同者,但《易》论象,复、临二卦,既有群阴见象於上,即须论卦之象义,各自为文。此乾卦初九、九二,只论居位一爻,无群阴见象,故但自明当爻之地,为此与临、复不同。 程颐:田,地上也。出见于地上,其德已著。以圣人言之,舜之田渔时也。利见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见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见大德之人,以被其泽。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纯体,不分刚柔,而以同德相应。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王弼: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孔颖达:[疏]“九五”至“利见大人”。○正义曰: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注“龙德在天”。○正义曰:“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谓若圣人有龙德居在天位,则大人道路得亨通。犹若文王拘在羑里,是大人道路未亨也。“夫位以德兴”者,位谓王位,以圣德之人能兴王位也。“德以位叙”者,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乃能叙其圣德。若孔子虽有圣德,而无其位,是德不能以位叙也。 程颐:进位乎天位也。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与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见夫大德之君也 从此几个字句分析来看,王弼有一种虚的东西在里面,更合乎纯道家思维在影响,纯理论的阐述,孔颖达注重的是卦之间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去阐述,里面有汉代卦气说的影响,而程颐更倾向于儒家思想在里面,从人伦方面阐述,我们今天不论谁对谁错,只能说孔子写这些不知道谁能真正的反应出来,或许都有,或许都没有,但是大道,不需要言,至知即可,无需多言。我今天之所以拿出这三家之言做比较只是说明一个事情,三家都欲摆脱汉代易学的窠臼,除了孔颖达有所牵连,其他两家都是摆脱象数易而解释易传,本来无措,但是“易”本卜筮,孔子只是借周易表达世间大道,汉代只不过为了恢复卜筮的“真理”,到了唐宋变成了心、理之意,这也正是文化发展的脉络,不然何来创新和传承呢?

    周易的简介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在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软禁期间,剔除《彖辞易》与《象辞意》之繁琐,创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辞与爻辞,原文仅有448句话,很简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 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等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 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写入《文言》,《系词》,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 名称‘周’的解释:东汉邓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既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孙颖达《周易正义》认同“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已有人依据《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刻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易的解释: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权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柜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4、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意。5、易是之名。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时长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面对变易的书。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而现在说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书籍,道教是出自于农民起义军的组织五斗米道,为了秘密传播假托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为鼻祖,以《周易》等古书为经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一千多年,东汉邓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情存在状能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的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东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而《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已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这就是周易的简介,希望能通过你的认可,写完后累死我了,麻烦你采纳吧,谢谢了!

    《易传》跟《周易》有什么关系?

    关系密切,易传是对易经的注释《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易传中解释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篇目

    易传中解释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篇目为:《第54讲: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基本介绍:

    《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易传》使《周易》完成了从占筮之学到哲学的过渡。

    《童子问易》指出:《系辞上·下》是易经哲学的总纲。《彖传上·下》以八经卦性质研判六十四卦属性问题,强调乾坤运行的节律,认为推动事物的量变可以促进事物质变。《大象传》运用象征手法,号召人们法天正己,《小象传》是号召人们要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说卦传》讲述八卦取象来源,侧重阐述八卦矛盾的对立属性。

    《杂卦传》讲六十四卦矛盾属性;《序卦传》认为事物”相因相成”,讲损益、讲革故鼎新,侧重阐述六十四卦矛盾的同一属性。还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兼为”十翼”的总目录 。《文言传》专论乾、坤两卦卦德爻义,启蒙学人从德道角度理解《易经》。

    构成情况:

    由于《周易》经文深奥简古,春秋期的学者阅读起来已感到十分困难,于是,解释经文的文字开始出现,历史上称为《易传》。《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

    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转》、《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

    孔子为何新解《周易》

    孔子晚年时候,开始重视《周易》,他认为周易的“卜筮”作用应该靠后,而其“德义”的作用应该彰显。也就是说,孔子在《周易》中解读到了“德义”的内容,此举前无古人,这是孔子对《周易》的“新解”。 秦始皇下令焚烧儒家经典,《诗》、《书》在劫难逃,唯独《易》被认为是卜筮之书而得以存活。此时的《周易》已经无疑是六经之一,如《庄子·天下》已然指出。应该这么认为,在彼时的秦国,《易》的“卜筮”作用必然还是排在“德义”作用之前的。比如1993年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其中除了法律文书,就包含有《易》之类的书籍。这批竹简下葬的年代,就处在商鞅变法之后到秦王朝成立之间。在《商君书》中,就已经提倡禁绝儒家思想。到了秦始皇烧书之时,《周易》仍不被视为儒家典籍而封杀,只能说明孔子版本的《周易》,其时影响力尚小。 那么,《周易》历来是公认的卜筮之书,为什么孔子要从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德义”呢?这么大的跨界知识融合,是周文王等先贤埋藏在书中的暗线,还是孔老夫子自己的一厢情愿?《系辞》自己给出答案:“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而马王堆帛书《要》也有孔子原话:“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卜筮、德义,最后都回归于《易》;同读《易》,最后分归于卜筮、德义。这里确实有孔子自圆其说的成分。 孔子接着说:“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大致是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做正确的事情,祸福吉凶就不必太记挂。昔时文王为西伯候,励精图治,势欲代殷,而暴虐的商纣王一直认为有“天命在身”,多行不义,不听忠谏,最终作茧自缚。从某些角度来看,孔子的解读确实有其精到之处。 孔子从卜筮之书中寻出德义之解,从人格的角度来看会变得明朗。 孔子晚年好《易》,跟他之前失败的生涯有关联,这个时候他是在压力状态之下读的《易》。应该说,此时的孔子,从1号完美主义者转向了4号浪漫主义者。 “向第四型的运动,标志着他们潜意识地想要摆脱责任感的负担。他们想要缓解无情的超我强加于自身的压力,想让受到压抑、积攒下的欲望寻找时机‘放松’一下。” 在帛书《要》中,子贡对孔子热衷《易》的态度极其不解。孔子曾经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说,德行、智谋缺乏之人,才会去求告卜筮。但现如今,孔子自己的水平也很高了,“百占而七十当”。可以看出,孔子一开始接触《易》的时候,必定也是从卜筮入手。只不过,随着他的深入接触,他的观点有了变化。 “他们寻找美的东西,试图让自己生活在审美愉悦中,作为缓解工作压力的避难所。这时一种‘审美精英主义’出现了。一般状态下的第一型人把自己看做是趣味高雅的人,当他们处在压力之下时,尤为如此,把这种感觉当做自己的防线。” 面对子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孔子的解释其实还是回到了原点,也是他曾经的教导“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蘩。”孔子认为《易》之辞和易之用应该分开,巫史重视的是其用,而孔子重视其辞,在辞中才能挖掘到德义,也是《易》的最高境界。 兜了一大圈,孔子仍是认定《易》的卜筮作用不值得重视。所有的解读还是回到了第一型人的价值观。 这正是儒家对阴阳家学说的改造:把《周易》的六十四种事理,改造为六十四种人理。卜筮之用,必然是问事,而孔子的解辞,变成了做人。《易》是关于“时间”的书,而孔子的解读导向了“生命”。 后世儒术独尊,孔子对《易》的解读自然也上了台面。阴阳家依附在儒家之中,在汉代演变成外儒内阴阳的神学。同时也造成,《易》作为卜筮之用自古及今不曾失传,甚至有所增益。 《易》无阴阳家之名,却有阴阳家之实。孔子从中解读出了“德义”,演化为“象”,在汉代形成“象数”派,变成了儒、阴阳合流的解读。到了魏晋,又有以老庄解易的义理派兴起。所以,《易》成为万经之王,与其本身的包容性,与先贤的种种解读离不开,但在先秦,这部书根本没有这样的地位。 即便后世的大儒,也认为《易》本来就是作为卜筮之书存在。在孔子这里,他是第一个将《易》带离阴阳家领域的人,从人格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学说改造。 文/似或存#《九型诸子–第十七》

    《周易》对圣人孔子究竟产生过怎样巨大的影响

    孔子看懂《周易》以后,有这么一个感悟:《周易》并不是一本关于算命的书,而是讲天命的。那时孔子五十岁,所以也有了“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孔子还为《周易》写了十篇注解,叫做《易传》,让人们对《周易》的认识从到理性、从到哲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也是孔子对《周易》做出的贡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hnhgjc.com/n/914906.html

    (0)
    jindon的头像jindon
    上一篇 2023-12-15
    下一篇 2023-12-15

    相关推荐

    • 维生素c的副作用(维生素c的副作用和危害)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维生素c的副作用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维生素c的副作用和危害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长期性吃维生素C,将会“迈入”这4个副作用,别过量短时

      2024-01-03
    • 北大李晨现状2023年(涂磊回应李晨评价)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北大李晨现状2023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北大李晨现状2023年以及涂磊回应李晨评价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

      2023-07-11
    • 常压锅炉厂公司经营范围是什么(精选 5个范本)

      常压锅炉厂公司经营范围1加工销售:常压热水锅炉。(需经许可经营的、须凭许可证、资质证经营)常压锅炉厂公司经营范围2常压热水锅炉.茶水炉制造.销售.换热器销售.节能设备技术改造.安装.油罐.农机配件.非标准件制造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

      2024-01-20
    • 紫菜汤放多少紫菜三个人

      假设每个人都要喝一碗紫菜汤,我们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份量来确定放多少紫菜。一般情况下,一份紫菜汤的基本原料是100克紫菜。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的份量相同,那么三个人需要的紫菜总量就是100克×3=300克。在实际情况中,每个人的口味和食量

      2024-04-19
    • 材料学是干什么的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材料学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关于材料学是干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材料学是干什么的材料学是研究材料性质和结构的学科,旨在发现和设计新的材料,改进和优化现有材料的性能。材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金属、

      2023-04-28

    联系我们

    qq:6540144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540144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